“南關”以下六句,全是寫景,切題“望”字。荊山的南關要繞到桐柏山,其西端的峰嶺將伸出到魯陽關。這里緊接著上文“楚塞長”,加以夸張形容,極力寫出荊山伸展的地域之遙遠。其實,荊山距桐柏山和魯陽關都很遠,并不連接。詩人這樣寫,是以一種宏觀的眼光,總攬荊山大的形勢,也是為了表示旅途的漫長,從而創(chuàng)設一個與下文所抒發(fā)的深廣愁思相適應的空間境界。從藝術(shù)效果來看,也使詩的畫面氣象顯得壯闊。江淹寫景,時以“警遒”取勝,和謝朓有類似之處。這兩句,便使讀者感到有一種雄渾的氣勢,籠罩全詩?!昂肌币韵滤木?,展現(xiàn)出一幅荒涼清曠的深秋景色:郊野一片荒寒,木葉盡脫,見不到什么陰影;懸在空中的一輪秋日,發(fā)出的光輝也是慘淡清冷。這兩句繪光設色,語言精練,表現(xiàn)出詩人對于深秋獨特的感受和印象,令讀者感到一股凜冽寒氣從紙上撲面而來。秋風掠過,重重密林中的樹木竟然被吹刮得彎曲、俯伏,可以感到它們在掙扎、呻吟,由此可見風勢之猛烈?!帮L”上著一“悲”字,更給秋風涂染上濃烈的主觀感情色彩,也令讀者竦然如聞秋風凄厲肅殺之聲?!霸葡肌本?,寫江景,表現(xiàn)河水暴漲。在深秋,河流一般是不會漲水的,可是沮漳二水匯流,卻往往洪水迸發(fā)。詩人目睹其景,如實描繪。深秋洪水滔滔,已使人驚警異常,再加上云霞照映,更顯出水勢浩大,波濤慘白、渾黃。一個“肅”字傳達出其內(nèi)心的強烈感受。這四句是全篇最精采之處。前兩句寫靜景,后兩句寫動態(tài),動靜相生,有聲有色?!昂薄皯摇薄扒濉薄皳稀薄氨薄爸亍薄懊C”“漲”這一連串動詞和形容詞,都下得生動、精警、傳神,見出詩人寫景狀物、錘煉語言的功力。
“歲晏”以下六句,集中抒寫由深秋肅殺之氣引出的悲愁之情。詩人先以“歲晏”二字總束上四句所寫時節(jié)景物,并帶起下面的抒情,章法嚴謹?!皻q晏君如何”句中的“君”,是詩人自嘆自問,“零淚染衣裳”是自答。一問一答,婉轉(zhuǎn)地傳達出內(nèi)心悲愁。古代遷客騷人逢秋生悲,本是常事。但詩人如此悲不自勝,淚下之多,以至于衣濕如染,那就不是一句尋常的“羈旅之愁”可以了得的了。早些時候,他在建平王劉景素幕下,曾被人借端誣陷入獄。后來他在獄中寫了《詣建平王上書》,血淚交迸,自陳冤屈,這才得釋。陷身囹圄之冤,加上沉淪下僚的仕途失意,這一切郁積于心中的悲怨,此刻都因眼前的秋景而激發(fā)出來了。所以“零淚”一語,實在包含無限,沉痛莫比。“玉柱”以下四句,又借酒樂而進一步抒寫這番沉痛之情。“金”“玉”皆形容其華貴。詩人此時或許正在荊山下某處的宴席上吧。玉柱金尊,這宴席亦不可謂不盛矣。但詩人心緒迷茫,使這一切豪華都成了徒然之設,琴瑟被棄置一旁,蒙上了夜晚的露水,連杯中美酒,也含著嚴霜,令人縱然不飲也生出凜然寒意。空、坐二字同義,都是“徒然”的意思。最后兩句,又寫在寒夜寂靜中,忽然有人奏起了描寫行役途中艱難景況的《苦寒行》樂曲,這曲悲歌尚未了,又有人唱起了《艷歌行》中的“翩翩堂前燕,冬藏夏來見。兄弟兩三人,流宕在他縣……”古語云:“一之為甚,其可再乎”。而今這愁悲之音卻“一”之“再”之,教人情何以堪。全詩就在這感傷的音樂聲中緩緩拉上帷幕,情調(diào)悲惻哀婉,使讀者為之低回不已,黯然神傷。
這首行旅詩的章法結(jié)構(gòu),仍大致沿襲謝靈運山水詩記游——寫景——抒情——悟理的模式,層次分明,只是已經(jīng)去掉了玄理的尾巴。詩中用了大量的對句,其風氣也始于謝靈運,但遣詞造句已不像靈運那樣巉削、藻飾,而是顯得比較清秀自然。詩押“陽江”韻,音調(diào)清越明亮,也有助于悲傷感情的抒發(fā)。詩人善于抒寫悲愁的特點,在這首早期作品中,已經(jīng)初步顯示了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