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以“昔聞”二字領(lǐng)起直貫以下八句?!拔袈劇闭哒窃伿肪浞?,聞事于史書,故謂“昔聞”。前四句詠召平事,點明召平所種之瓜名及種瓜之地點,復(fù)形容其瓜田之大,種瓜數(shù)量之多?!拔迳币韵滤木湓伿捄问隆5拔迳壮?,嘉賓四面會”仍就“東陵瓜”言之,謂召平所種“東陵五色之瓜,登于相國之盤,在朝日中暉曜,而相國之座上,嘉賓四面來會”(陳伯君先生校注《阮籍集》語)。這二句雖出于陳先生的想象,但也是合理的。相國之堂“嘉賓四面會”自是常情,而召平與蕭何素有交往,故其瓜“登于相國之盤”也自屬可能。“膏火”句是“多財”句的比喻,猶言多財?shù)幕己Κq如膏火的自煎。這里仍是詠蕭何。蕭何被迫“悉以家私財佐軍”,以及后來被劉邦以“多受賈人財物”的罪名“下廷尉,械系之”,雖說是由于劉邦對臣下的猜忌,但也未始不是多財?shù)幕己Α?/p>
“布衣”二句收束全篇,上句言召平隱居種瓜,以布衣平民之身得以安享天年;下句言蕭何雖寵祿有加,卻猶如膏火自煎,故寵祿不足賴也。
詠史詩貴在不就事論事,而要從其中翻出新意,或是論證人生哲理,或是以古諷今,或是抒作者難言之懷抱。此詩則正是以召平、蕭何的對比論證人生的大道理——“布衣可終身,寵祿豈足賴!”其實,這道理本是簡單而明確的,但古往今來,卻又沒有幾人真能明了并實踐之。詩人言及于此,不由得感慨系之?!对亼寻耸住吩S多詩篇往往在抒情詠事中以極精煉的詩句抽象出深刻的人生哲理,使詩篇既富有情趣又不乏理趣,這也是阮詩的一個特點。
關(guān)于此詩的寄托,古人多有猜測,唯方東樹“此言(曹)爽溺富貴將亡,不能如召平之猶能退保布衣”(《昭昧詹言》卷三)之論庶幾得之。因為曹爽曾為相國,寵祿正與蕭何相埒,故阮籍作詩諷其事,亦未必不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