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1〕古制:古代禮教制度中對婦女有所謂“七出”的規(guī)定,其中一項是“無子,出”。
〔2〕姑嫜:公婆
〔3〕與:給。
〔4〕拊:拍撫。
〔5〕路陲;路邊。
【簡析】這是一首表現(xiàn)棄婦情感的作品。詩人不僅是表現(xiàn)對棄婦的同情,更主要的是揭露了這一悲劇中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素。其先言“薄命不生子,古制有分離”,直接指出造成她悲劇的原因,是不合理的“古制”。在敘術與公婆告別,又寫了他們“復沉疑”這一心理,以此表明她與公婆并矛盾,接下敘述她的辛勞與治家能力,更具體表現(xiàn)了這一制度的殘酷,它既是對婦女心靈的摧殘,也是對她的一種剝削。這則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倫常對婦女的壓迫。詩人在章法結構上學習了古詩《孔雀東南飛》的敘述模式。又將之剪截得更為緊湊。詩人抓往棄婦離家前的一段心理,以棄婦陳述的語氣表現(xiàn)了這一悲劇。詩中的 語氣是由悲轉怨,由緩轉急,體現(xiàn)了棄婦愈訴愈悲的心理特點。其時姚合稱張籍是“絕妙江南曲,凄涼怨女詩。古風無敵手,新語是人知。(《贈張籍 》)”由以上作品,張籍在表現(xiàn)這類題材實有其獨到之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