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行者希望行人能夠留下來,于是就攀折路旁的柳枝以表示這種心愿。周邦彥這首詞寫折柳送別,并非單純地搬用詞藻典故,而是采用舊有的材料重新加以鋪排描述。秋季,楊柳凋落較晚,其枝條仍堪攬結(jié)攀折?!凹t淚”、“玉手”,并不完全是裝飾性的詞藻。紅淚,猶言血淚,這是用王嘉《拾遺記》所載薛靈蕓的典故,以言其悲傷之深切;玉手,除言其白皙柔美之外,亦喻純潔的心靈。這幾句生動的描寫,使人物的心情、神態(tài)活現(xiàn)于紙上?!皾h浦離鴻”,喻指以前離去的行人,“去何許”,猶言去何方,言其遠(yuǎn):“經(jīng)時信音絕”,言其出行日久,且沓無信息,接下來作者進(jìn)一步把別后思念之情集中一個夜晚,作充分的描述,其時亦秋季,故有“露冷風(fēng)清”、“西樓殘月”等句?!扒榍小倍?,直呼心聲,它的分量很重。登高眺望,唯見“地遠(yuǎn)天闊”,所念之人沓遠(yuǎn)難尋。通過這種意念高度集中的情況,說明了對行人思念之情的深切與專注?!跋蚵独滹L(fēng)清無人處,耿耿寒漏咽?!睂懙揭股钊遂o時分獨自悲傷的涕泣,很是凄婉動人。銅壺滴漏很象人的流淚,用作比喻很貼切。
至此感情只能通過意象來表述,故而只須點出“露冷風(fēng)清”、“耿耿寒漏”的客觀環(huán)境就能表現(xiàn),萬語千言也訴說不清的離愁別恨。以下幾句,都是由此順流而下的補充文字。“嗟萬事難忘,唯是輕別?!边@兩名表述了一種特定的心理感受,由于深諳離別以后的痛苦,從而導(dǎo)引出了一種悔恨的念頭,覺得當(dāng)初的離別太輕易了,悔不該輕率地分手?!按溟孜唇?,憑斷云、留取西樓殘月”幾句,則全用比喻聯(lián)想,表示能夠等待到行人歸來的一種信念。意思大體是杯中酒未空,待歸來重酌;斷云仍空中飄蕩,讓它纏帶住西天的殘月不要落下,我好舉目相對,寄托相思。
下片一開始就連續(xù)列舉了五種遭到破壞的美好事物:“羅帶光銷”,絲織的衣帶失去了光澤:“紋衾疊”,花色美麗的被子弄得折皺了:“連環(huán)解”,本來連為一體的玉連環(huán)被分解開了:“舊香頓歇”,用晉人韓壽的典故,意謂情人所贈的香已經(jīng)失去了芬芳。
“怨歌永、瓊壺敲盡缺”,用王敦的典故哀怨的歌子唱得時間太長,隨著拍子敲打唾壺,把壺都敲得殘缺了。王敦常于酒后,詠曹操“老驥伏櫪,志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”詩句,即以所持如意打唾壺,壺口盡缺,見《世說新語(豪爽)。這五個比喻,訴說了離別之苦對人的無情折磨,表示了怨恨的深重。
這種連珠炮式的寫法,實為詞的罕見。接著,作者把思緒歸結(jié)起來。發(fā)出了“恨春去、不與人期”的怨言。不與人期,意即不與人預(yù)先知會,于是轉(zhuǎn)而恨春,表達(dá)了一種癡頑的、無可奈何的心情。結(jié)句“弄夜色,空馀滿地梨花雪”,用具體的梨花落滿地以象征“春去”。梨花色白,故可與雪互喻?!芭股闭?,如王安石《寄蔡氏女子》詩之“積李兮縞夜(李花亦白色??c夜,使黑夜生白)。楊萬里《讀退之李花詩》有句云”遠(yuǎn)白霄明雪色奇“,可為周詞注腳。此兩句恨春去匆匆,只留下滿地梨花如雪,極寫怨恨之情,這里將人情移至春夜落花,是”移情“手法的妙用。
陳延焯評價此詞說:“蓄勢后,驟雨飄風(fēng),不可遏抑。歌至曲終,覺萬匯哀嗚,天地變色,老杜所謂‘意愜關(guān)飛動,篇終接混?!病!边@一評價,可謂精當(dāng)。全詞既照顧到詞的整體結(jié)構(gòu),又注意到局部的靈活自如,充分顯示出詞人駕馭長調(diào)、結(jié)構(gòu)長篇的藝術(shù)才華。詞之結(jié)尾尤以景語隱括,給人以美的遐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