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名為代人賦詞,實是自我抒懷。田野初春之景,清新疏淡,更著蓬勃生機,尤以結韻著稱。城中桃李色艷香濃,但愁風畏雨,轉眼卻逝。溪頭薺菜樸實無華,但不畏風雨,頑強茁壯。兩相對比,可見詞人脫俗不凡的美學情趣。進而托意:官場名利雖如桃李榮華一時,但畢竟風雨無準,難以久遠;怎及清淡田園,綠水長流,田邊溪頭,春意常在。
②“陌上”兩句:田埂上桑樹冒出嫩芽,東鄰家幼蠶開始孵化。柔桑:細柔的桑枝。生些:指蠶種已有小部分孵化成幼蠶。
③“平岡”兩句:平岡上嫩草鮮美,牛犢撒歡鳴叫;斜陽下疏林猶寒,歸鴉飛來棲巢。暮鴉:黃昏中的歸鴉。
④“山遠近”三句:山有遠近,路見橫斜,青旗飄處自有賣酒人家。青旗:即酒招,也稱青簾,是賣酒的標志。
⑤薺菜:一種野菜。
-----------轉自“羲皇上人的博客”-----------
這首寫農(nóng)村風光的詞 ,看上去好象是隨意下筆,但細細體會,便感覺情味盎然,意蘊深厚。上闋頭二句在描寫桑樹抽芽、蠶卵開始孵化時,用了一個“破”字非常傳神地寫出了桑葉在春風的催動下,逐漸萌發(fā)、膨脹,終于撐破了原來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?!捌啤弊植粌H有動態(tài),而且似乎能讓人感到桑芽萌發(fā)的力量和速度。第三句“平崗細草鳴黃犢 ”“平崗細草”和“黃犢”是相互關聯(lián)的,黃犢在牛欄里關了一冬,當放牧在平坡上時被乍見春草,歡快無比 。“鳴”雖寫聲音,但可以讓人想見黃犢吃草時的悠閑,神態(tài)。第四句中的“斜日”、“寒林”、“暮鴉”按說會構成一片衰颯景象,但由于用了一個動詞“點”字,卻使情調(diào)發(fā)生了變化?!包c”狀烏鴉或飛或棲,有如一團墨點,這是確切的寫實,早春的寒林沒有樹葉,所以黑色的烏鴉,在林中歷歷可見,故曰“點”這不得不使人想到馬致遠《天凈沙》的警句“枯藤老樹昏鴉 ”。兩相比較,給人的感受很不相同,馬致遠是在低沉地哀吟,而作者卻是在欣賞一幅天然的圖畫。
詞的上闋主要是寫近處的自然風光,下闋則將鏡頭拉遠,進而涉及人事?!吧竭h近,路橫斜”,一筆就將視線拉開了,在山區(qū)這種路成為村落與村落之間聯(lián)系的紐帶,也成為與外面世界聯(lián)系的橋梁,生活在山間的人們,時常覺得那路會給他們帶來新的東西,所以詞人對眼前蜿蜒于山間的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。“青旗沽酒有人家 ”,橫斜的路,去向不止一處,但詞人的注意力卻集中在有青旗標志的酒家上 。山村酒店,這是很有特色的一處地方風景。詞人在一首《丑奴兒近》中就寫過 :“青旗賣酒,山那畔別有人家。只消山水光中,無事過這一夏 。”只寫出酒家青旗,意思便不言而喻了,一個“有”字透露出詞人欣喜的心情。
眼前的農(nóng)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種道理,在結尾兩句中翻出了新意:“城中桃李愁風雨,春在溪頭薺菜花?!蹦巧⒁娫谔镆跋叺乃j萊花,繁密而又顯眼,像天上的群星,一朵接一朵地迎著風雨開放,生命力是那樣頑強,好像春天是屬于它們的“相反城中的桃李則憂風愁雨,春意闌珊。這兩句,上句宕開,借“城中桃李”憔悴傷殘的景象為下句作襯,雖只點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聯(lián)想到城中的人事 ;末句則收歸眼前現(xiàn)境,“在”字穩(wěn)重而有力,顯然帶有強調(diào)的意味。
這首詞通過寫景和抒情,表達了作者在罷官鄉(xiāng)居期間對農(nóng)村生活的欣賞流連和對城市上層社會的鄙棄,并由此把詞的思想意義向縱深方向拓展。薺菜花的花瓣碎小,顏色也不鮮艷,只有濃郁的香味,在城市人眼里,一般是算不上什么花的,作者卻偏偏熱情地贊美,除此之外,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,還有桑芽、幼蠶、細草、黃犢等等,多半是新鮮的、富有生命力的事物。這些,連同那出現(xiàn)在畫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,都體現(xiàn)了一種健康的審美觀。詞中關于“城中桃李”和“溪頭薺菜花”的對比,還含有對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,薺菜花不怕風雨,占有春光,在它身上仿佛體現(xiàn)了一種人格精神 。聯(lián)系作者篇首的目注“代人賦 ”,當時很可能是朋輩中有人為作者罷官后的生活擔憂,因而詞人便風趣地以代友人填詞的方式回答對方,一方面借薺菜花的形象自我寫照,一方面又隱隱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風雨的城中桃李,而做堅強的薺菜花,以此與友人共勉。這首詞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,與新鮮生動的藝術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,給人多方面的啟迪。
詞與詩在語言運用上是有差別的。這首詞大部分用了對句,并且很注意動詞的運用和某些副詞、介詞的搭配,詞的上闋“破”、“鳴”、“點”以及下闋。